我們,來自亞洲和非洲的青年代表,在2021年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召開之際,于2021年10月26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現場和遠程對話。
回顧2050年生物多樣性愿景:“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巴黎協定》目標,同時也支持實現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重申我們正處于全球緊急狀態,面臨著相互關聯的三大環境危機: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
注意到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往往由經濟和市場行為導致,我們目前的經濟發展模式趨向于短期收益而非長期效益。
強調保護我們這一代青年以及我們子孫后代的人權,并確保在氣候變化適應規劃中應注重性別平等。
我們呼吁亞非國家開展環境合作,并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1.1 繼續支持實施信息通信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和綠色金融政策,以提高公共和私營部門的資金流動水平,推動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相關的優先事項。
1.2 從教育的早期階段開始,確保對人力(青年)資本發展的投資和對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認知教育,并通過信息通信技術提升公眾認知。
1.3 深化在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國際政策合作與交流,并分享最佳實踐。
1.4 推動提升國際可持續性發展報告標準,以更好地指導和評估與氣候有關的風險并進行有效的資本部署,確保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合作建立在信任和問責制度基礎之上。
1.5 呼吁讓婦女和青年代表更多地參與到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過程中,攜手創造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我們呼吁亞洲和非洲國家的青年為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優先事項做出以下貢獻:
2.1 促進多利益相關方合作,滿足各方期望,加強有效溝通,并遵循環境和社會盡職調查規范。
2.2 采取更環保的生活方式。
2.3 賦權青年,并提升脆弱群體在環境風險相關方面的知識共享,同時提高其對環境知識的自學能力。
2.4 推動生態建設,并加強對健康、農業、水資源和糧食安全等領域的投資,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2.5 鼓勵青年積極參與各層級的氣候變化活動,提升婦女兒童保護環境的意識。
2.6 充分調動教育部門的資源,向社區傳播環境保護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