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在中國—東盟綠色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暨2021年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舉辦期間,由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主辦,“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轉移中心(深圳)、廣西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交流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聯合承辦的中國—東盟環境技術合作與創新平行分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廣西南寧成功舉辦。中心副總經濟師陳明、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鄧超冰出席會議并致辭。

陳明表示,中國和東盟近年來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入,廣西是我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鄰省份,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人文相通,在經貿與環境領域合作中互補性強。在生態環境部指導下,中心承建的“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信息技術,收集、分析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態環境狀況以及相關政策、法規、標準、技術和產業發展等相關信息,分享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的理念與實踐,評估對外投資風險,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綠色技術和產業合作。希望“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廣西分平臺在助力廣西深度參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拓寬與東盟各國合作渠道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鄧超冰表示,廣西將積極參與和打造省級生態環境服務平臺,加強廣西與東盟環保創新能力建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深耕多領域合作,開拓環保產業大市場,在構建中國—東盟區域環保產業鏈、服務鏈、價值鏈中發揮廣西作用。
論壇圍繞加強中國—東盟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換和產業交流與合作,探討更好地助力對外投資企業環境治理技術提質升級和綠色可持續發展。論壇重點介紹“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中國—東盟環保合作示范平臺、中國—東盟環保技術與產業合作交流示范基地、“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轉移中心等平臺在大數據服務、技術孵化與轉移、產業交流與合作的總體情況和合作進展。為進一步加強企業間的對話與交流,論壇設置綠色智能裝備制造應用交流沙龍、先進環保技術應用與示范案例介紹環節,邀請國內外機構、園區和環保企業嘉賓分享精彩項目案例、工藝技術和環保產品。

論壇期間,成功啟動“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廣西分平臺。該平臺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委托中心建設,旨在通過生態環境技術與產業管理、大數據分析以及技術供需對接等信息功能建設,助力廣西開展面向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保技術交流、能力建設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促進廣西更高水平地參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來自老撾賽色塔綜合開發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廣西大學、粵桂特別合作試驗區、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廣西環保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環保企業的150余名嘉賓以線上線下形式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