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d="s0sot"><acronym id="s0sot"></acronym></s>

    1. <dd id="s0sot"><pre id="s0sot"></pre></dd>
    2. <button id="s0sot"><acronym id="s0sot"></acronym></button>
      <button id="s0sot"><acronym id="s0sot"></acronym></butto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對外合作 > 國際組織 > 新聞一覽
       
      “一帶一路”倡議下東盟綠色低碳轉型——潛力與機遇研討會在京舉辦
      來源:綠色聯盟秘書處   時間:2022-03-29  

        2022年3月24日,“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簡稱綠色聯盟)在京舉辦“一帶一路”倡議下東盟綠色低碳轉型——潛力與機遇研討會?!耙粠б宦贰本G色發展國際研究院院長郭敬、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潔清、氣候工作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曉華出席研討會并致辭,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紅主持會議致辭環節。

       

        本次研討會是綠色聯盟與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共同開展的“東盟國家綠色低碳轉型關鍵問題和機遇識別”項目下的專家研討活動。會議邀請到來自10余家中外機構的20余名專家,包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東盟能源中心、菲律賓氣候與可持續城市研究所、印尼基礎服務改革研究所、菲律賓金融未來中心、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中國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北京大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金研究院、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等。來自中外研究機構、企業與行業協會的近百名代表線上參會。

       

        會議介紹了綠色聯盟編寫的《“一帶一路”倡議下東盟綠色低碳轉型——潛力與機遇》報告主要發現,圍繞“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東盟國家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領域合作的機遇、挑戰與未來路徑進行了研討,并就綠色金融助力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開展了交流。

       

        與會代表充分肯定了綠色聯盟已有研究成果,一致認為應在此次研討會的良好基礎上,繼續深入開展國別層面的綠色低碳轉型合作研究,推動建立“一帶一路”綠色低碳轉型專家合作網絡,推進區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領域的對話與交流。

       

       

        發言嘉賓主要觀點如下:

       

        郭敬(“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宣布“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反響,也為區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注入了新動力。發展中國家只有獲得可負擔、可再生、可持續的清潔能源,才能真正的扭轉對化石能源的路徑依賴。

       

        張潔清(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未來中國對東盟國家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與合作將進一步加強,可從政策經驗分享、能力建設、技術資金援助等方面共同發力,助力東盟國家跨越傳統發展路徑,實現地區內整體經濟社會的低碳轉型。

       

        張曉華(氣候工作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中國的參與對全球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至關重要,中國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經驗,幫助東盟地區實現系統性變革。

       

        王茜(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處項目規劃主任):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應注重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注重發展中國家對能力建設的需求,并加強可持續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

       

        艾爾尼·迪莫拉(東盟能源中心專家):東盟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巨大,但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仍然存在。國際合作對話與支持對東盟區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至關重要,綠色聯盟可為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加強起到積極作用。

       

        喬速文(緬甸環境專家):東盟國家碳排放量持續走高,但所提交的自主貢獻目標(NDC)力度總體有限,在開展區域能源合作方面,東盟地區仍存在資金、政策、技術壁壘等方面的問題與挑戰,需要我們攜手解決。

       

        顧佰和(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建議可在能源基礎設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氣候變化協同等領域建立工作組及研討平臺,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更加全面深入的合作。

       

        王久娟(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第二研究所所長):應加強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頂層設計,利用能源行業企業、智庫和協會等平臺與東盟國家開展聯合技術攻關、評估或標準互認,以夯實在能源轉型方面的長期合作基礎。

       

        杜南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越南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國際司原副司長):應加強跨境電力交易,克服包括各國進口電力意愿弱、供給量不穩定、標準不兼容等障礙。中國和東盟綠色能源相關的合作機會豐富,希望未來能繼續加強國家間的經驗交流和能力建設。

       

        張世國(新能源海外聯盟執行理事長、秘書長):能源轉型重在規劃先行、對話暢通和項目落地,這個過程對創新的要求較高,需要同步跟進人才培養、能力建設、資金支持、政策協調等工作。

       

        康銳能(菲律賓氣候與可持續城市研究所執行主任):全球氣候變化危機下,東盟國家亟需能源轉型。我們應抓住機會,建立一個中國與東盟可再生能源專家網絡,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電力行業轉型,加強經濟韌性。

       

        姜克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在新能源發展方面目前技術進步快速,成本不斷下降。東盟和中國下一步可以聚焦于電力系統整體設計和具體行業發展,建立碳中和路徑下的國際合作機制,促進零碳產業發展。

       

        迪昂·阿瑞那多(印尼基礎服務改革研究所研究員):印尼的可再生能源潛力并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必須要加速技術研發,進一步優化政策和監管框架。希望未來中國和印尼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能有技術、融資相關合作。

       

        張瑞卿(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處長):東盟國家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需要用系統性思維來謀劃新能源轉型,對路徑進行整體謀劃。同為發展中國家,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發展路徑上很相似,可以共同通過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引領轉型。

       

        劉人淼(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項目險承保部副處長):希望繼續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與綠色投融資行業專項政策的出臺,與融資銀行、企業和政府進一步溝通,更好地服務東南亞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開展。

       

        薩拉·簡·艾哈邁德(菲律賓金融未來中心執行主任、氣候脆弱國家財政部長論壇咨詢顧問):中國企業在東盟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將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綠色投融資機會,“一帶一路”倡議可以通過技術轉讓等方式加速東盟地區的綠色低碳轉型。建立中國-東盟的可再生能源專家網絡以及金融監管機構的通力合作將會有力推動實現投資的可持續發展。

       

        李雅婷(中金研究院研究員):“一帶一路”倡議下清潔能源投資比例在不斷的上升,對于未來投資趨勢,一方面可以將投資方式轉變為購買股權,另一方面可以投資特定項目。

       

        于佳(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亞洲開發銀行咨詢專家):東盟地區能源投資有巨大潛力,目前清潔能源建設成本已大幅降低,具有良好發展空間。多邊開發機構為東盟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持,通過推廣“金融+”模式和推動區域合作,提供系統和綜合的解決方案。

       
       
       
      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 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10-822688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后英房胡同5號 100035
      技術支持:中綠實業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30912號-15
      两个男人添我下面试看十分钟
    3. <s id="s0sot"><acronym id="s0sot"></acronym></s>

      1. <dd id="s0sot"><pre id="s0sot"></pre></dd>
      2. <button id="s0sot"><acronym id="s0sot"></acronym></button>
        <button id="s0sot"><acronym id="s0sot"></acronym></button>